“这个像灌木丛一样的植物是茶树”“这个有着粗壮根茎的植物是茭白”……在小老师的带领下,这群“在山脚下长大”的孩子们走进大山深处,把植物认知课堂“搬进”大山中的家乡,让探索的足迹穿过漫山遍野,在触碰、闻嗅和观察中重新认识自然、认识家乡。
6月30日至7月7日,B体育官网网站“喜迎二十大,共筑石关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安庆岳西石关乡象形村小学。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10名支教员工在这里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开设多彩课程、护送孩子们上下学、为孩子们制作爱心午餐,给予孩子们知识与关怀,筑梦留守儿童七彩未来。
开阔视野,七彩活动进课堂
VR体验课、太极拳教学、红色话剧展演……除了植物认知课,该团队还开设了11种不同主题的课程,内容涵盖基础知识教育、党史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多个方面,为参与支教活动的32名留守儿童打造别样的“第二课堂”,开辟孩子们的课余新“视界”。
7月3日,在“环保走进非遗”课堂上,团队成员之一、美术学专业2020(1)班的朱玥琪教孩子们用废弃的塑料瓶制作非遗花灯,29名孩子在课程中制作出15盏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非遗花灯。
用红纸包裹灯体、将黄色五角星贴在灯穗底端、在灯头写上“祖国强大”……在孩子们做的花灯中,一盏有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元素的花灯显得格外瞩目。花灯制作者、象形村小学六年级的员工曹映雪介绍,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其献上自己的祝福。“我现在是一名优秀少先队员,以后也会努力学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团员而奋斗。”
失去光明的10分钟感觉如何?在“关爱残障人士”专题体验课上,孩子们在团队成员团队成员之一、体育教育专业2021(2)班的张贤丞的指导下戴上眼罩、两两一组、在黑暗中围绕校园行走一圈,用体验课的方式身临其境感受视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便之处。“通过今天的体验课,我深感盲人的不易,在今后我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在生活中遇到的残障人士。”二年级的吴浩然在上完这堂特殊的体验课后由衷地感慨道。
活动前期,实践团特意对孩子们的家长进行走访,了解摸清每一名孩子的学业短板,并成立专业的教学组,针对性地提高孩子们各学科的成绩。六年级的彭奥东成为了功课辅导班中的“进步之星”,其短板科目在经过几天的训练与辅导之后涨了30多分。“数学一直都是我的弱项,在这个暑假小老师们一直很有耐心地对我指导,我很感谢他们。”
自七彩课堂开课以来,无论刮风下雨,四年级的李欣雅没有缺过任何一堂课。“小老师们的课堂既简单实用又幽默风趣,这七天里我的成绩不仅有了显著的提高,性格也更加外向了。”写作业认真仔细、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文艺汇演踊跃报名……短短的七天时间内,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数十件小奖品,成为同学眼中的“小学霸”,老师眼中的“好员工”,家长眼里的“乖孩子”。
“因为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对于这里的绝大多数孩子们来说,外面的世界只存在于课本上。于是我们就把形式丰富的活动变成支教的课程,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实践团队长、英语专业2020(2)班的杜渐行表示,成员们利用现有的资源让丰富的知识“到大山中去”,希望这些孩子们在未来学有所成时带着知识也能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幸福感十足,一些特殊的“衣食住行”
“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和老师们一起回家。”对于四年级的汪浩然来说,在这条迂回遥远的“求学路”上,小老师们的陪伴“给足了安全感”。因为当地地势偏僻、交通不便,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实践团成员在结束每日的课程之后便轮流护送孩子们安全到家。团队成员还特意为家校距离过远的孩子准备爱心午餐,让孩子们同老师们一起吃住、中途无需返家再回校。
“我们村里的孩子上学回家都很困难,下大雨时走起山路更不方便。感谢老师牺牲休息时间替我们接送孩子到家,有你们在我很放心!”中午放学,当四年级的徐锦荣被安全送回家中时,他的奶奶拉起实践团成员的手,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看到老师的头发被雨水淋湿,徐锦荣还特意拿出自己最喜欢的卡通毛巾给老师擦拭。
每天6点,成员就动身前往早市购买食材,挑选蔬菜和鸡蛋、称重肉制品,每一步都按照前一天晚上的购物清单精心选购,保证午餐搭配合理、营养均衡。“我很喜欢老师们做的可乐鸡翅,我以前从来没有吃过这道菜!”六年级的李煜十分期待每天午餐更新的菜单,并表示在吃完老师们做的饭菜之后,自己更有学习的动力。
张贤丞在支教期间曾前后四次深入大山进行家访,去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孩子的家庭情况。在走访过程中,他关注到班级中的一名孩子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少陪伴,性格十分内向,便组织成员们一起前去探望。看着孩子贴满墙壁的奖状,张贤丞表示,孩子们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这种精神令人感动。“我们也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将所学知识传递给孩子们,给他们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
村委会副主任王柏林在了解这些情况后,特意在上学路段安排一位接送员负责接应成员和孩子。他还时常关心成员们的身体情况,为在护送途中不慎淋雨的成员们准备姜汤。“成员们对支教的一片赤诚之心,对孩子们的真切关怀值得每一个孩子用心去感受。”
于支教中学习,实践团成员的漫漫成长路
亲手制作课堂教具;课堂上行走展示PPT;为受伤的孩子处理伤口……对于成员之一、英语专业2020(8)班的张静怡而言,七天来的支教活动让她有了许多特殊的经历与美好的回忆。“从第一天成为小老师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到后来能灵活的运用课堂与孩子沟通,在此次支教之行中,孩子们变得更加爱笑,我们也不断成长,认识到我们作为师范生肩上担负的责任。”
团队指导老师张沐阳表示,上山下乡锻炼自己、回报社会是老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七天前他们还是我眼中的孩子,七天后他们赫然变成了大人成为了另一批孩子们的依靠。”
撰稿:员工记者 曹旭 权琪 摄影:员工记者 曹旭 审核:李亦亮 王惠